馬上注冊,結(jié)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(zhuǎn)羅田論壇。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賬號?新用戶注冊
x
本帖最后由 習習清風 于 2021-4-4 21:41 編輯
鬼斧神工總管石 汪習清
近日讀書,讀到一位詩人寫的這樣兩句詩:“鬼斧神工施巧幻,猿梯鳥道絕塵寰”。吟詠中,突然觸及了我的遐想——此詩句莫不是寫我故鄉(xiāng)的一處景點吧? 這處景點名曰“總管石”,我少年時代時常玩耍的地方。一晃幾十年了,出門在外,身不由己,加之路途不便,一直沒有閑暇去親近總管石,但我的腦海里從沒有淡忘。每當人們提及“旅游”一詞時,我的眼前總會淡淡地掠過總管石的身影。 總管石,坐落在羅田縣鳳山鎮(zhèn)長塘坳村與李家嘴村交界的一個叫總管沖的山?jīng)_里,因叫總管沖,當然也是依據(jù)總管石而命名的。 不知道總管石是怎樣形成的,或者說是怎樣來的。它高約5米,直徑約3米,上面是一個大平臺,可坐一席人客。令人驚訝的是,總管石這么一個大石頭,竟然坐落在一塊陡峭的巖石板上,而總管石與巖石板下方的空隙,剛好有一個像人工特意打磨的楔子石,不薄不厚,不長不短,把總管石的腳基墊塞得穩(wěn)穩(wěn)當當?偣苁厦妫簿褪菐r石板下面,是一口水塘,因水塘的地勢低洼,無形的增加了總管石的險要和高度。每每看到總管石,我總是想:如此龐大的石頭,是誰搬來的呢?遙想當年在這斜坡上,巨石正在下滑時,又是誰墊上楔子石的呢?只有唯一答案——鬼斧神工! 兒時每次親近總管石,又不得不想著另一個問題,這躺在荒山?jīng)_里的大石頭,怎地叫了個總管石的名字?于是請教過與我同一個生產(chǎn)隊、居住在雷家坊的一位老人晏紹先,老人是我遠房的舅爺,算來已有88歲。他說,總管石的得名,來自一個傳說故事。 傳說。遠古年代,北豐河有一個家財萬貫的富裕人家,為了管理好家財家產(chǎn),請了一名管家。這名管家從不貪污占有東家錢財玉帛,對東家忠心耿耿,毫無二心,而且還常常奉勸東家,對待長工佃戶須得善施仁慈,如遇天旱、洪澇,對周圍民眾實施濟困賑災(zāi),家有老弱病殘者,他也力諫東家,給予施舍照顧。管家的做法,協(xié)調(diào)了財主與周圍民眾的關(guān)系,人們說,這個管家,既管東家,又管民眾,于是稱贊他為“總管家”。 日復(fù)一日,年復(fù)一年,總管家的善舉感天動地,上天收他為仙,并賜予他雄獅一頭為坐騎,以免卻步行艱難,繼續(xù)管理北豐河民眾的安危生息。誰知這雄獅野性難改,忽有一日,掙斷繩索逃跑了,而且白天隱于山林,晚上出山危害百姓牲畜。總管家情急之下,報告上天,要求給予懲處。這天拂曉,雄獅又叼了附近一人家的山羊,往一山林逃避,剛剛行至一山垱的巖石板上,突然一道閃電,隨著一聲霹雷,雄獅的下巴被劈得粉粹,掉入巖石板下的水塘中,接著又是一道閃電,火光緊緊地纏繞著雄獅燃燒,待火光散去,雄獅變成了一個黑黑的大石頭。人們就稱這石頭為“總管家的石頭”,后來干脆叫“總管石”。 這雄獅生前沒做多少好事,恐怕是贖罪吧,變?yōu)槭^后,倒給予了人們不少的樂趣和歡愉。 我曾游覽過世界地質(zhì)公園薄刀峰,知道在薄刀峰的臥龍崗處也有個天然大石頭,名曰“天池”?偣苁涓叨取⒋笮、形貌,與“天池”石如出一轍。“天池”石生來四面光滑,徒手無法攀登,為方便游客,人工搭上了鐵梯;總管石在這點上則優(yōu)于“天池”,它的北面是長滿灌木、松樹的土坪,從土坪開始,徒手攀爬,一步一頓,小心翼翼,即可登上總管石頂端。 小時候與伙伴們放牛,第一次攀登總管石,回想起來,那種驚心動魄的感覺至今仍然難以消逝。不知你是否讀過錢鐘書的長篇小說《圍城》,城外的人,想盡辦法想擠入城內(nèi);城內(nèi)的人,想盡辦法想擠出城外。初登總管石,心情急迫,看到大伙伴一個個登了上去,我哭著想上去,于是在別人的指點下,像是沒系安全繩索的“攀巖運動員”,一步一步,緩緩地向上移動,好在總管石這條線路,有不規(guī)則的、間接分布的小坎坎,每個坎坎剛好能容下四個指頭。一陣挨挨蹭蹭,總算登上了頂部。 上到頂部一看,天哪,一沒圍欄,二沒扶手,哪敢伸腰,匍匐著身子探頭瞧一眼下面的水塘,心臟“噗噗”直跳,驚魂未定,又刮起一陣微風,不得了,感覺總管石在顫動,在漂移,立馬就要滾到下面的水塘里。于是又來了個嚎啕大哭。一些同齡的小伙伴見我哭,個個都哭了起來。“下去吧”!“下去吧”!大點兒的伙伴見狀急促地催促著!吧仙饺菀紫律诫y”。大伙伴們無奈,只好在前面用手抓著我的腳,一步一步放到石坎坎上,并不斷提示我變換抓手和腳姿,如此循環(huán)交替,總算下了總管石這“猿梯鳥道”。 聽一些老人講述,他們小時候也常常有上了總管石,而下不了總管石的情形。同是雷家坊的一位老人回憶他們小時候,一次四個孩子登上了總管石,玩耍一番后,三個孩子下來了,一個叫晏演松的(已七十多歲,于前年去世)孩子演試多次,終因膽怯不敢下來,眼看天已放黑,急得頓足捶胸,大放悲聲。后來還是其他孩子捎信他父親,他父親找人幫忙,馱了兩乘木梯,帶了一捆綁梯的繩子,打著火把,奔赴總管石,將晏演松接了下來。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,總管石還顯了一段靈氣。那年有個人患病久治不愈,后來他說總管老爺托了個夢他,告知他總管老爺已回歸坐騎總管石,愿為人間醫(yī)治百病,叫他去總管石旁邊扒藥泡水喝,保證藥到病除。第二天,那個人真的去了總管石扒藥,說扒了一條蚯蚓,回家把蚯蚓烘干泡了水喝,不幾天患者的病真的好了。 總管石顯靈了,扒藥能診病,這消息像長了翅膀,一時瘋傳三鄉(xiāng)五里。那年,來往總管石扒藥診病的人絡(luò)繹不絕。蚯蚓、甲殼蟲、地蠶、螞蟻等等,都成了治病的藥物。沒有扒到昆蟲動物的,就捋一把總管石旁邊的樹葉子當藥,帶回去泡水喝。扒藥的人不分男女,不分行業(yè),就連附近的醫(yī)生也來扒藥。一年下來,總管石附近的土都翻了個底朝天,有人把翻起來的樹木蔸子收拾一堆辦成柴,重量達千把幾百斤。后來我外出工作了,總管石的“靈氣”顯了多久,我無暇顧及...... “白駒過隙,時間荏苒”。我離開總管石已有多少年?沒有推算。不知道總管石是否安好?那年周圍扒光的植被一定樹木參天了吧?待等閑暇之時,我一定重來看看你——總管石!
|